❄ 清秀佳人書迷站 ❄

 

 

Rilla of Ingleside

爐邊莊的莉拉

《爐邊莊的莉拉》(Rilla of Ingleside, 1921)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三年成書,貫串全書的正是加拿大人的戰時生活。

蒙哥馬利寫就前作《彩虹谷》時,這場慘烈的消耗戰已結束,而她當時應當已規劃好續集。正如同她在《黃金之路》最末藉由莎拉之口暗示各人結局,該書未尾也藉華爾特之口,預示一代年輕人將隨吹笛者的笛音奔赴戰場。

《爐邊莊的莉拉》開場的重頭戲是一九一四年八月四日,安妮的么女莉拉Rilla)去赫溫港的燈塔參加第一次舞會。十五歲的她相當興奮,陪她同去的室友歐莉薇小姐Miss Oliver)卻有不好的預感,這場舞會果真因宣戰通告而變調。

莉拉雖是老么,但首名芭莎(Bertha)與中名瑪莉拉(Marilla)分別取自安妮生母與養母瑪莉拉,在這部書裡可說是「母性」的象徵——布萊斯家的孩子紛紛成年,出外唸大學,爐邊莊應該迎來空巢期,但莉拉卻不肯升學,留在家裡幫忙。在戰爭中,莉拉不僅參加後方各種活動,還收留了戰爭孤兒詹姆士James),更漸漸成為家裡的支柱。

安妮與可娜莉亞組織村中的紅十字會,而莉拉則加入紅十字青少年會。儘管艾琳.霍華Irene Howard)曾在背後說華爾特壞話而使莉拉與她絕交,為了紅十字會的募款音樂會順利舉行,莉拉不得不放低姿態道歉,好讓艾琳答應在音樂會中唱歌。

從軍的男孩們,都希望在故鄉有個等待自己歸來的戀人。莉拉的好友米蘭達Miranda)因為父親大力反戰,猶豫該不該接受將開拔到海外的男友求婚。莉拉以紅十字會工作為藉口,順利掩護米蘭達與男友結婚。莉拉自己則拒絕了友人弗雷德.阿諾德Fred Arnold)的求愛,也沒給他最後之吻,因為肯尼士.弗特Kenneth Ford)出征前,莉娜和他約定不讓別的男孩子親吻。

爐邊莊的男孩們也都奔赴戰場——傑姆在宣戰後六天就偕同梅雷帝斯家的傑利入伍了,彷彿戰爭是一場愉快的冒險。怕血的華爾特則抗拒了一段時間才加入軍隊,但他害怕的是自己的想像力,未久即因英雄行為獲頒勳章。

索姆河戰役(Battle of Somme)展開後某日,在車站等待傑姆歸來的小狗曼帝Dog Monday)哀鳴一夜,令莉拉戰慄。數日後,華爾特在庫爾瑟萊特(Courcelette)戰死的噩耗傳來,爐邊莊的人們都心碎了。不久莉拉收到華爾特死前一夜倉促寫就的遺書,信中表現出無所畏懼的勇氣,並交代莉拉將信也給尤娜看。儘管很想將華爾特的最後一封信留在手中,莉拉見尤娜讀信後的神情,還是把信給她作紀念。

華爾特戰死後三個月,連雪利都基於義務從軍,當了飛官。忠僕蘇珊難過地表示,傑姆與華爾特是女主人安妮的孩子,然而雪利卻是她的。

爐邊莊變得空曠了,還好有詹姆士在,讓這裡仍有小孩子的聲音。梅雷帝斯家那個崇拜傑姆的老么布魯士Bruce),還在百合花開時代替傑姆摘花到家裡來。

接下來,傑利、卡爾負傷,傑姆失蹤,戰線持續崩潰,似乎傳過來的都是壞消息,但莉拉明白生活仍要繼續——紅十字青少年會的運作,家中的事務,以及照顧小小的詹姆士。聽到母親對父親說這四年來她長大很多,如果沒有她,日子不知如何過,莉拉感到既喜又羞。

一九一八年底,戰爭終於結束。次年初,軍人紛紛返鄉,詹姆士隨父親與繼母離開爐邊莊。兄姊、友人都有了新計畫,唯獨莉拉像是失去目標。她在報上肯尼士兩周前就回國的消息,懷疑自己是否已被遺忘……

 

▲一九一四年加拿大第四十八高地營從多倫多出發。

 

一戰與加拿大

一戰前夕加拿大常備軍只有三千人,然而英國宣戰後,加拿大還是隨母國加入戰局,並在一九一四年十月派出一個師(三萬兩千人)到英國受訓,次年二月即投入法國戰場。五年期間,加拿大總共動員近六十萬人,幾乎無役不與。(詳見王曾才,《加拿大通史》,臺北:五南,2001。)

加拿大軍隊在大戰中表現相當突出,比如一九一七年四月,他們拿下了前此英軍、法軍屢攻不克的維米嶺,史稱「維米嶺之役」(Battle of Vimy Ridge)。非但蒙哥馬利在《爐邊莊的莉拉》中設定角色傑利在這場戰役中受傷,並藉由書中人之口自豪地談到這場戰役,七十年後法國作家塞巴斯廷.賈畢索也在小說《未婚妻的漫長等待》(Un long dimanche defiançailles, 1991)中,以敬畏的心提到加拿大士兵的表現。

索姆河戰役後,歐戰陷入僵局,維米嶺的勝利也難以改變這種情形。一九一七年五月,加拿大總理鮑登(Robert Borden)自歐洲歸國,開始策畫新的徵兵法案以取代募兵制。儘管前英屬殖民地居民大多視這場戰爭為義務,魁北克居民卻相當反對,蒙特婁還為此舉辦大遊行,後人稱之為「一九一七徵兵危機」(Conscription Crisis of 1917)。即便如此,八月國會依然通過徵兵法案。

戰爭固然殘酷不仁,卻也是推進時代的動力。一九一七年九月,加拿大的婦女獲得聯邦投票權——雖然那是丈夫、兒子、兄弟上戰場者才被賦予的權利,並非普選權,但就女權而言,這已是重大進展。書中,讀者也可以看到安妮因此首度投票,讓沒有孩子的忠僕蘇珊以及只是「未婚夫」上戰場的歐莉薇小姐深感不公。

戰爭中,也有加拿大婦女到前線去。在《爐邊莊的莉拉》中,一九一七年時菲斯便渡海到英國加入志願援助特遣隊(Voluntary Aid Detachment,簡稱「V. A. D.」)。且不僅是前線需要女性醫護人員,由於後方人力缺乏,婦女工作機會也大增。一九一七年中,加拿大總理鮑登就鼓吹婦女投入勞動行列——這也反映在書中:農忙時節,蘇珊、瑪莉到農場工作,莉拉則做了一個月店員。雖然這只是暫時的,也已讓人們理解到女性的能力並不遜於男性,女性應與男性承擔同等的義務、享有同等的權利。

一九一八年加拿大通過新法案,讓年滿二十一歲的婦女都獲得聯邦投票權(儘管當時原住民、移民仍被排除),這或許是國際地位提升之外,一戰給加拿大最大的遺產吧。

 

▲一九一六年,威廉.諾特曼父子(William Notman & son)拍下兩個佇立愛德華王子島北岸的女子。

 

中譯本

李常傳譯,《安妮與莉娜的故事》,臺北:可筑書房,1992

黃怡雯譯,《安妮的女兒—芭莎》,臺北:世茂,1992

王琢譯,《壁爐山莊的麗拉》,重慶:重慶出版集團,2009

 

目錄

  1. Glen "Notes" and Other Matters 格倫聖瑪莉村紀事及其他
  2. Dew of Morning 朝露
  3. Moonlit Mirth 月下歡笑
  4. The Piper Pipes 吹笛人的笛聲
  5. "The Sound of a Going" 遠去的跫音
  6. Susan, Rilla, And Dog Monday Make A Resolution 蘇珊、莉拉和小狗曼帝解決了問題
  7. A War-Baby and a Soup Toureen 戰爭孤兒和大湯碗
  8. Rilla Decides 莉拉決定了
  9. Doc Has a Misadventure 博士遇難
  10. The Troubles of Rilla 莉拉的煩惱
  11. Dark and Bright 黑暗與光明
  12. In the Days of Langemarck 蘭格馬克的日子
  13. A Slice of Humble Pie 低聲下氣
  14. The Valley of Decision 決意之谷
  15. Until the Day Break 直到破曉
  16. Realism and Romance 寫實與浪漫
  17. The Weeks Wear By 磨損的幾週
  18. A War-Wedding 戰時婚禮
  19. "They Shall Not Pass" 「他們不能通過!」
  20. Norman Douglas Speaks Out In Meeting 諾曼.道格拉斯褻瀆祈禱會
  21. "Love Affairs Are Horrible" 「可怕的緋聞」
  22. Little Dog Monday Knows 小狗曼帝知道了
  23. "And So, Goodnight" 「所以,晚安」
  24. Mary Is Just in Time 美莉及時趕上
  25. Shirley Goes 雪利出征
  26. Susan Has a Proposal of Marriage 蘇珊被求婚
  27. Waiting 等待
  28. Black Sunday 黑色星期天
  29. "Wounded And Missing" 「負傷且失蹤
  30. The Turning of The Tide 潮流轉向
  31. Mrs. Matilda Pitman 瑪蒂達.畢特曼夫人
  32. Word from Jem 傑姆的消息
  33. Victory! 勝利!
  34. Mr. Hyde Goes to His Own Place and Susan Takes a Honeymoon 海德先生走了,蘇珊度蜜月
  35. "Rilla-My-Rilla" 「莉拉.我的.莉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