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ne of Ingleside
爐邊莊的安妮
《爐邊莊的安妮》(Anne of Ingleside, 1939)是《清秀佳人》系列中最晚成書的,也是蒙哥馬利最後一部長篇作品。
這冊一開頭,便是三十四歲的安妮就回到綠山牆的橋段。德比已經結婚了,但綠山牆仍保留著安妮的房間。雖然安妮此行是參加公公的葬禮,但能與瑪莉拉、林德夫人在一個屋簷下閒談,偕同黛安娜在艾凡利的月下散步,還是很愉快的。
接下來安妮回到爐邊莊,主戲就分散到她的孩子們身上——
蒙哥馬利非常了解兒童的心理,因此寫起爐邊莊孩子的種種瑣事,都十分生動:傑姆(Jem)湊錢買珍珠項鍊最後卻發現那是仿製品,華爾特(Walter)以為母親重病但其實是妹妹出生,以及傑姆帶回家卻始終養不熟的狗兒,背叛黛(Di)與南(Nan)的壞朋友們,莉拉(Rilla)因害怕被嘲笑而丟棄的蛋糕……距離《綠山牆的安妮》完成已有三十年,這些年來的歷練,致使《爐邊莊的安妮》成為蒙哥馬利視點最複雜、寫作技巧最難的作品。
儘管孩子們的煩惱佔去《爐邊莊的安妮》大半篇幅,蒙哥馬利也沒有忽略安妮這個女主角,而花了相當篇幅描寫安妮與吉爾伯特的婚姻生活。前半段吉爾伯特難搞的姑媽瑪莉.瑪莉亞(Aunt Mary Maria)到爐邊莊來住,其刻薄、小心眼的調調讓全家籠罩在一片烏雲下,而且她住的時間還不斷延長!這場挑戰直到安妮好心辦慶生會,卻讓姑媽以為是羞辱而大怒走人,方才告一段落。確實結婚不只是兩個人的事,挑戰婚姻生活底限的可不只是麵包、愛情與小孩,還有兩個家族的成員呢。(兩年前,蒙哥馬利曾在《燈籠丘的珍》寫過相近的主題。)
最末章的主題,亦相當有趣——結婚十五年後,他還愛我嗎?
結婚紀念日到了,安妮覺得自己在吉爾伯特眼中漸漸成了家具的一部分,這幾天他似乎無心看自己一眼,而且似乎連這個日子也忘了,但卻記得等下參加聚會時將見到大學時代走很近的克莉絲汀。
克莉絲汀現在又成了寡婦,還是很有魅力,對時髦的話題侃侃而談,自稱非賢妻良母,認為菲兒的老公放棄城市裡的教會到漁村當牧師很蠢、安妮的家庭很大……
當丈夫與克莉絲汀在庭院中散步,安妮不由得忌妒起克利絲汀。回到家,吉爾伯特就進了書房,安妮則想著:或許婚姻生活都會走到這種境界吧。
吉爾伯特再度出現,摟著安妮跳舞,並告訴安妮自己這兩個星期都為某位患者的病況煩惱,還與其他醫師爭執,方才看了信知道這位患者術後痊癒,幸而沒誤診。兩人交換了紀念日的禮物,還約定二度蜜月,而安妮這才知道,原來吉爾伯特與克莉絲汀在院子裡談的話題是狗、跳蚤與青蛙。
「好大的家庭啊!」安妮巡視完小孩房後,以勝利的語調,重複克莉絲汀的話。
▲一九〇〇年安大略省某地美以美教會婦女勸助會的集會照片。
婦女勸助會
華爾特在婦女勸助會(Ladies' Aid)於爐邊莊舉行縫紉聚會時,聽到許多不該聽到的八卦。如果多注意一下,這個組織幾乎在《清秀佳人》每一冊都曾出現過。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北美的教會有許多附屬組織,如主日學、傳教士輔助會(Missionary Auxiliary)、婦女勸助會等。婦女勸助會募集了教會女成員縫製衣物、提供生活必需品給窮人,或者出售她們縫製的棉被等物,以幫教堂或傳教士募款,戰時則協助生產補給品、軍服或當看護等。說白一點這樣的組織,就像古代中國大家族或寺廟的慈善事業一樣,在現代社會福利建置以前,發揮了社會救濟的作用。
當時女性以家管居多,婦女勸助會這樣的交流活動,擴展了她們的人際關係,在她們生活中佔有一席之地。因此讀者會在《清秀佳人》系列中讀到開會時八卦滿天飛的窘境,也會在《寶琳娜》(Pollyanna)中發現這個失恃的牧師女兒,竟是婦女勸助會的阿姨們照看長大的。無怪乎寶琳娜後來到了阿姨家,會主動跑去當地教堂婦女勸助會的聚會場所,要求她們收養孤兒吉米了。
中譯本
李常傳譯,《安妮的莊園》,臺北:可筑書房,1991。
吳秀雲譯,《安的甜蜜家庭》,臺北:世茂,1991。
林靜慧譯,《安的莊園》,臺中:好讀,2004。
黃夏青譯,《壁爐山莊的安妮》,重慶:重慶出版集團,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