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ggin's "Rebecca"
魏琴的「麗蓓嘉」
成書於一九〇三年《日光溪農場的麗蓓嘉》(Rebecca of Sunnybrook Farm),背景在美國新英格蘭地區的緬因州(Maine),故事一開頭就是麗蓓嘉.羅伊娜.藍道爾(Rebecca Rowena Randall)離開有著一眾兄弟姊妹的日光溪農場,到阿姨米蘭達與珍.索耶(Miranda & Jane Sawyer)位於利瓦波羅(Riverboro)的磚屋(the brick house)去。
浪漫主義時代的蘇格蘭作家華爾特.史考特(Walter Scott),似乎與詩人丁尼生(Alfred Tennyson)一樣,是所有少女小說作者的偶像,好比蒙哥馬利少女時代就把《湖上美人》(The lady of the lake, 1810)背了起來,魏琴最紅的女主角麗蓓嘉(Rebecca),名字也並非取自《聖經》,而是出於史考特的小說代表作《艾凡赫》(Ivanhoe, 1820,又譯「薩克遜英雄傳略」、「劫後英雄傳略」);麗蓓嘉的中名「羅伊娜」(Rowena),也是出自同一部書。一八七〇年代新英格蘭地區新教徒的生活,似乎與史考特筆下的中世紀是極端衝突的,而浪漫活潑,有著一雙大眼與黝黑皮膚,外貌好似西班牙裔的麗蓓嘉,也確實與動輒引用《聖經》、新英格蘭聖女般的米蘭達阿姨格格不入——如果說以「遷徙」為主軸的開頭與奧爾科特《玫瑰系列》有點相似,「嚴肅中年與做夢少年的衝突」倒是凱特.道格拉斯.魏琴帶起熱潮的少女小說主題了。
麗蓓嘉能說善道,學習能力強,特別善於寫作。她總把幾年前女畫家送的陽傘當寶,一天卻為了要懲罰自己而將陽傘投入井里,堵塞了井,讓米蘭達憤怒不已。又有一回,麗蓓嘉趁阿姨們不在,穿上最好的洋裝到教學展示會去,會後回家又觸怒米蘭達的敏感神經……雖然總被米蘭達阿姨苛薄以對,但周圍仍有一群大人守護聰明伶俐的她——不敢反抗姐姊但疼愛外甥女的珍阿姨、執行光源氏計畫的準男主角「阿拉丁先生」亞當.拉德(Adam Ladd)、彷彿麗蓓嘉避風港的寇伯夫婦(Mr. & Mrs. Cobb)、溫柔善女工的年輕小學老師迪芃小姐(Miss Dearborn),以及發掘麗蓓嘉才能的高中女老師艾蜜莉.麥斯威爾(Emily Maxwell)。
麗蓓嘉在學校出盡鋒頭,頗受同儕歡迎。如同安妮有個死黨黛安娜,麗蓓嘉也有個摯友艾瑪.珍.柏金斯(Emma Jane Perkins),同樣缺乏想像力,也同樣對女主角十分忠實。艾瑪.珍是鐵匠的女兒,家境不錯但沒有什麼雄心。怯生生的她,數學能力遠比語文能力強。本來家裡希望艾瑪.珍唸附近的高中通勤就好,但她卻執意與麗蓓嘉考進同一間學院寄宿。兩人成為室友,度過愉快的高中生活,優秀的麗蓓嘉還成了校刊編輯。
米蘭達對麗蓓嘉的不滿其來有自:當年姊妹喜歡上同一個男人,男人卻選擇了妹妹——這直到故事末尾米蘭達死去,才在麗蓓嘉母親的感嘆中揭露。米蘭達留下房子與財產給麗蓓嘉,南達爾一家搬進磚屋與珍同住,而日光溪農場因鐵路開發被徵收,他們倒也不太難過——有了這兩筆錢,不僅麗蓓嘉能獨立,所有兄弟姐妹都可以升學啦。
續篇《麗蓓嘉的新編年史》(New Chronicles of Rebecca, 1907)很特別,因為按照少女小說的慣性,第二部主軸應當是亞當怎麼釣到長大後的麗蓓嘉,但魏琴寫的卻是與第一部平行的時間。亞當對麗蓓嘉的感情,也僅僅是暗示。
這本書的重頭戲是利瓦波羅村民的生活,包括辛普森一家(the Simpsons)的悲劇,以及艾瑪.珍與青梅竹馬亞比雅.弗拉格(Abijah Flagg)的戀曲——亞比雅曾是艾瑪.珍與麗蓓嘉鄰居家的小長工,出身貧寒,讀書還是由麗蓓嘉啟蒙的,後來朝著學者之路發展。他從小就愛上艾瑪.珍,並以一封拉丁文情書追求到她。
這部續篇中,也可以見到曾在《小婦人》/《玫瑰盛開》中登場、後來又在《清秀佳人》中出現的「美髮卻弄巧成拙」(《綠山牆的安妮》)、「少女收養嬰兒」(《爐邊莊的莉拉》)橋段。
凱特.道格拉斯.魏琴(Kate Douglas Wiggin)一八五六年九月二十八日生於美國費城(Philadelphia),祖上是威爾斯裔人士。
她的父親是律師,很早就去世,而母親帶著孩子搬到緬因州鄉下去,因此她愉快的童年是在鄉村中度過的。
一八六七年,英國大文豪狄更新(Charles Dickens)拜訪新英格蘭,凱特的母親與幾位親戚買票參加,但她們認為凱特實在太小了,不值得幫她花票錢,因此沒帶她去。然而次日凱特在火車上偶遇了狄更斯,還與他談天呢!這段經歷在她小小的心靈中,留下很深的印象。
凱特唸過好幾間學校,最後在一八七三年畢業於阿伯特學院(Abbot Academy)。她家境不惡,但沒有像後來的少女小說作者露西.默德.蒙哥馬利或珍.韋伯斯特那樣受高等教育(阿伯特學院是一間大學預校)。
這一年他們全家隨罹患肺病的繼父搬到加州療養,繼父在三年後去世。凱特在洛杉磯唸了幼兒教育學校,畢業後她管理一家慈善幼稚園,稍後還創設幼教學校。
一八八一年,凱特與律師布萊德利.魏琴(Bradley Wiggin)結婚,並依當時慣例辭職,不過她很快就找到支持幼稚園營運的新方式——寫作賺錢。一八八八年,凱特搬到紐約,次年丈夫過世後她又搬回緬因州。在這哀傷的時日裡,她除了寫作,還到歐洲旅行。
一八九五年,凱特與紐約生意人喬治.克里斯多夫.里格斯(George Christopher Riggs)再婚,喬治對她的事業相當支持。凱特除了繼續寫小說,還與妹妹諾拉(Nora Archibald Smith)合編數本幼教書籍。一九一一年,她在緬因州的住處附近,籌辦了鎮圖書館。晚年,她在紐約與蘇格蘭上拉哥的社區裡是活躍且受歡迎的女主人(她在蘇格蘭有避暑別墅)。
一九二三年,六十六歲的凱特到英格蘭旅行,途中因肺炎病逝。她的骨灰被帶回緬因州,撒在薩科河(Saco River)裡。
改編影劇
- 日光溪農場的麗蓓嘉(暫譯;Rebecca of Sunnybrook Farm, 1917),美國默片,馬歇爾.尼南(Marshall Neilan)導演,瑪麗.璧克馥(Mary Pickford)主演。
- 日光溪農場的麗蓓嘉(暫譯;Rebecca of Sunnybrook Farm, 1932),美國電影,阿佛列.桑特爾(Alfred Santell)導演,瑪莉安.尼克森(Marian Nixon)主演。
- 日光溪農場的麗蓓嘉(暫譯;Rebecca of Sunnybrook Farm, 1938),美國電影,艾倫.多萬( Allan Dwan)導演,秀蘭.鄧波兒(Shirley Temple)主演。
- 日光溪農場的麗蓓嘉(暫譯;Rebecca of Sunnybrook Farm, 1978),英國BBC攝製的迷你影集,全4集,茱莉亞.路易斯(Julia Lewis)主演。
中譯本
譯者不詳,《清秀俏佳人》,臺北:小暢書房,1993。
譯者不詳,《清秀俏佳人續集》,臺北:小暢書房,1993。
林滿秋改寫,《日光溪畔的雷碧嘉》(縮譯本),臺北:天衛文化,1993。
孫雪晶、朱岩岩譯,《太陽溪農場的麗貝卡》,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大陸始終沒翻譯過第二冊?)
閱讀全書